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应用科学研究

  • 光泵浦对太赫兹波段石墨烯弛豫时间的影响

    李丹;陈宜城;

    利用太赫兹时域谱技术,探究了室温条件下三层石墨烯在太赫兹频率范围内的稳态电导率随外部光泵浦变化的规律。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发现随着外部光泵浦强度逐渐增加,三层石墨烯的稳态电导率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外部光泵浦能够有效调控石墨烯的电导率,为基于石墨烯的光电器件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此外,还详细研究了弛豫时间随外部光泵浦强度变化的特性。实验结果显示,在光泵浦强度较弱时,弛豫时间会快速减小,此时导带中光生电子和价带中空穴密度增加,导致载流子的弛豫过程加快。而当光泵浦强度进一步增强时,弛豫时间的下降速度则变得较为缓慢,这与强光泵浦下库仑相互作用受较大的载流子密度影响无关。这种弛豫时间随光泵浦强度变化的特性,对于理解石墨烯中载流子的动力学行为以及优化光电器件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8期 v.42;No.339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DES改性废弃生物质对苯酚的吸附应用研究

    李倩;蒋德星;张宇;黄青;

    用氯化胆碱/尿素低共熔溶剂改性茶叶渣,研究其对苯酚废水的吸附性能,探讨了不同苯酚初始浓度、不同吸附剂用量、不同pH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利用等温吸附模型对吸附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吸附的最好条件为苯酚初始浓度20 mg L~(-1),吸附剂用量为4 g L~(-1),pH=6,吸附率可达90%以上。茶叶渣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表明该过程是在非均相表面发生的多层吸附。

    2025年08期 v.42;No.339 9-1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空间圆在线面积分中的应用研究

    祁小花;李海雄;

    空间圆作为三维空间中的一类基础且重要的曲线,其几何特性在多元微积分学,尤其在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的计算与应用中具有关键作用。围绕空间圆在积分学中的具体应用展开研究。首先,基于空间解析几何理论,系统推导并给出了空间圆的周长和空间圆盘的面积的普适公式。继而,重点探讨了空间圆在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计算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及其价值。

    2025年08期 v.42;No.339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摄像头循迹的麦克纳姆轮智能小车实验系统设计

    徐桂敏;张艺潇;

    以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为平台,设计了基于摄像头循迹的麦克纳姆轮小车实验系统。使用摄像头传感器采集动态小车图像,以两块CH32C8T6嵌入式芯片作为系统板的主核和副核处理图像数据,用大津法求出动态阈值对采集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计算提取赛道特征点,对各种赛道类型进行识别并自动纠正小车行驶方向,规划行驶轨迹。应用位置式PID算法对智能车的行驶速度进行闭环控制,提高小车行驶稳定性。实验系统与学生课外科创竞赛相结合,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实验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025年08期 v.42;No.339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序参量-CRITIC的装配式智能建造BIM协同度评价

    杨宏伟;范家茂;刘跃宇;

    为解决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中的应用协同度评价问题,通过系统分析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中的应用范围,构建了基于序参量功效函数协同理论的智能建造全过程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Delphi与CRITIC相结合的主客观组合权重分析法建立了改进的协同度评价模型。通过工程实例验证,改进的协同度评价模型能有效测度BIM技术在装配式智能建造中的应用协同度,采用增加BIM应用阶段和应用点数量的方式可有效提升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全过程的协同能力。

    2025年08期 v.42;No.339 2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装配式叠合板裂缝控制技术研究

    于慧;刘吉敏;

    针对装配式叠合板裂缝问题对结构耐久性的显著影响,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系统研究裂缝控制关键技术。通过分析设计、生产、施工及运维阶段的裂缝成因,提出材料配比优化、预应力精准调控、节点连接强化等核心措施,构建覆盖预制、安装及使用全过程的裂缝防控体系,为装配式相关工程项目推进和质量管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2025年08期 v.42;No.339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教学理论与实践

  • 应用电化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基于“知识-能力-价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肖巍;吴田;吕辉;

    为实现电化学领域人才培养与国家科技创新的紧密结合,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导失衡问题,着力构建应用电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新体系。基于“知识-能力-价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深入挖掘思政元素、重新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应用电化学课程中,旨在为理工思政提供理论与实践范式,培养兼备专业能力与品德修养的新时代人才。

    2025年08期 v.42;No.339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数智赋能与知识图谱驱动下《药物分析》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

    翁方青;邓樱花;陈功轩;孙建明;张强;张宇;吴田;

    在数智技术深度重构教育生态的时代浪潮下,传统《药物分析》课程面临教学内容碎片化、思政元素融入不足、评价体系失衡等发展瓶颈。以“以学生为导向”为核心理念,深度融合数智技术与知识图谱,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与实践探索。创新性构建基于知识图谱的“一体两翼”课程内容架构,以药物分析核心知识为主体,借助知识图谱的关联分析能力,动态拓展前沿技术与实践应用两翼;通过“一节一故事,一章一思政,一篇一设计”的融合策略,利用数智化手段将思政元素深度嵌入专业教学全过程;打造数据驱动的“四元过程性”评价体系,借助知识图谱的知识推理与可视化功能,全面覆盖学习过程各环节。依托学习通平台的智能数据分析、个性化学习推荐以及知识图谱的智能导学功能,结合线下深度互动教学,有效突破传统教学困境。该教学模式不仅显著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实践与创新能力,还推动教师团队教学水平进阶,为数智时代理工科课程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式。

    2025年08期 v.42;No.339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运用人工智能的基础生物化学混合式教学实践与评价

    唐勋;吴兵;张宁;张全伟;

    通过量化实验对比传统线下学习、混合学习及人工智能(AI)混合学习模式对学生学习行为与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混合学习组(AI组)展现出最显著优势:其高绩点组(AIa组)课后学习时长较传统线下组(Ca组)提升86.7%,章节测试总成绩均值提升45.77%,且主观题得分与高阶思维能力均显著优于线下学习组。AI技术通过移动终端整合碎片化时间,优化资源配置并契合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有效促进知识巩固。

    2025年08期 v.42;No.339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林业生物技术”教学改革——基于多元教学方法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实践

    鲁松松;杜维波;王旭虎;

    “林业生物技术”作为高等农业院校面向林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课程,面对教学内容多、学生基础薄弱、学时有限等问题,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针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通过精选教学内容、改革课程结构,结合实践式、问题式、开放式、翻转课堂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专业自豪感,培养德才兼备的林业科技人才。

    2025年08期 v.42;No.339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MATHMATICA在数学物理方法中的应用

    刘文军;于维天;孙运周;靳海芹;

    针对数学物理方法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从数理结合、机器辅助和数形结合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数理结合策略将数学表达与物理意义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及其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机器辅助策略利用Mathematica等科学计算软件,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减轻学生负担,使其更专注于概念理解与应用;数形结合策略通过结合数学结果与仿真图像,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直观理解,帮助他们把握参数的物理含义及其对解的影响。这些改革措施旨在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满足新时代教育需求。

    2025年08期 v.42;No.339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改进YOLOv8人员视觉识别的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课程教学研究

    朱延松;李宪华;

    为解决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课程内容更新滞后、视觉识别等前沿领域知识匮乏、缺乏学科交叉知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人员视觉识别的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课程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深入接触视觉识别领域的前沿知识,拓宽跨学科背景,深刻理解视觉识别原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视觉识别领域的知识。

    2025年08期 v.42;No.339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AI在密码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及其挑战

    葛徽;江明明;郭宇燕;

    传统密码学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与平台不够智能化以及课程思政融入不足问题。在课程教学中融入AI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个性化教学,同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AI存在缺乏创造性思维,无法生成或形成具有创新理念、独特思维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思路,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互动等局限性,也存在智慧化教学平台基础设施要求高、教师教学观念转变困难等挑战。最后总结了AI技术在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全过程,包括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实施、课程教学评价等环节,为教育工作者运用AI技术进行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42;No.339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面向AI时代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框架设计与应用

    章丽玲;雷建军;

    在AI技术深刻影响教育变革的背景下,程序设计课程面临学生学习动机弱化、学用脱节等挑战。本文提出面向AI时代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框架,通过“教学理念重构—教学内容重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服务优化”四维联动,系统提升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促进计算思维的养成。该框架将现实问题抽象(R-A模型)与问题驱动项目结合,强化学生的抽象建模和编程实践能力,采用分层分级和个性化反馈机制,破解学生学用脱节难题。

    2025年08期 v.42;No.339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大中小三阶天文科普课程与中小学科学教育融合的策略研究

    张祖满;李莎;胡森;杨静;杨景文;杨茜;

    基于天文学这一综合性学科,探讨大中小三阶天文科普课程与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融合策略。依托基础天文教育基地,创建面向小学、中学、大学师范生的分层次天文科普课程体系,涵盖从星座知识到天文观测等内容。同时,构建高校、地方与中小学三位一体的科普合作发展机制,提升科学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通过虚实结合的教育模式和多方协同机制,推动天文科普课程在中小学科学教育中的有效应用,助力全民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

    2025年08期 v.42;No.339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三全育人”视域下护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设计与探索

    李芷涵;刘晓亮;

    为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推进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创新融合,武汉东湖学院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在“三全育人”视域下从构建思政课程改革方案。护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设计原则、具体策略、保障措施等方面汇报教学改革成效,为高等院校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42;No.339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智能体育课程思政价值、现状与路向

    洪妮;王三保;

    针对高校智能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不够、思政元素融入不佳、课程思政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应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智能体育课程思政中的引领作用、在智能体育课堂教学中注重营造和谐思政氛围、培育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能力及专业核心素养、健全机制强化高校智能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助推高校智能体育课程思政的顺利实现。

    2025年08期 v.42;No.339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