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困境与出路The Plight and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Teacher Education Community
万爱莲
摘要(Abstract):
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短板在乡村,关键在教师。乡村教师教育共同体是为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而构建的一个由政府、举办师范教育的高校、教育机构和乡村中小学等多种成员组成,负责协调与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供优质乡村教师师资培养与培训等的组织。它是包含乡村教师职前培养的师范教育共同体、乡村教育实践共同体和乡村教师职后发展共同体的有机整体。然而,由于合作机制不完善、距离和经费等限制、乡村教师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障碍,乡村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目前还面临着师范教育共同体、乡村教育实践共同体和乡村教师职后发展共同体形同虚设等困境。结合我国“优师计划”逐步推进的背景,各地应积极推进乡村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乡村教师教育共同体合作机制;提升乡村教师职后发展共同体的服务能力。
关键词(KeyWords): 乡村教师教育共同体;共同体建设;乡村教师;乡村教育;教育公平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23年度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一般项目“非免费师范生乡村从教意愿调查研究”(jsjy202305);; 2024年度湖北第二师范校级教研项目“数智时代师范生核心素养养成评价研究”(X2024001);; 2023年度湖北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城乡教研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2023GA065)
作者(Author): 万爱莲
DOI: 10.26931/j.cnki.1674-344x.2025.05.00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31)[2024-09-10].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946/fj_2018/201801/t20180131_326148.html.
- [2]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2018-10-10)[2024-09-1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810/t20181010_350998.html.
- [3]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的通知[EB/OL].(2021-08-03)[2024-09-1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2108/t20210803_548644.html.
- [4]万爱莲.教师教育者课程思政自觉的逻辑意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2):104-110.
- [5][德]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林荣远,译.上海:商务印书馆, 1999:52, 65.
- [6]乔江艳,孙伟.创业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1):109-112.
- [7]张增田,彭寿清.论教师教育共同体的三重意蕴[J].教育研究, 2012(11):93-97.
- [8]王亚晶.教师教育“合作文化”构建的实践困境及其突破[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2(9):72-77.
- [9]张增田,赵庆来.教师教育共同体:内涵、意蕴与策略[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6):132-135.
- [10]王慧.基于区域合作的教师教育共同体运行要素分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6(10):6-10.
- [11]Darling-Hammond L. Teacher Education and the American Future[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10, 61(1-2):35-47.
- [12]付卫东,付义朝.地方师范生享受免费教育及农村从教意愿的影响因素——基于全国30所地方院校的调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1):114-120.
- [13]王紫恒,蒲知临,张玉涵.本科非免费师范生基层从教意愿调查报告——以北京师范大学为样本[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8(1):37-38.
- [14]姜金秋,陈祥梅.《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背景下师范生乡村从教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 2019(1):43-50.
- [15]杜屏,谢瑶.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与流失意愿关系探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1):103-116.
- [16]薛正斌.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研究[J].当代教师教育, 2020(6):22-26.
- [17]赵新亮.提高工资收入能否留住乡村教师——基于五省乡村教师流动意愿的调查[J].教育研究, 2019, 40(10):132-142.
- [18]张灵,俞智慧.城乡教师轮岗政策实施行为的检视与建议[J].教学与管理, 2019(11):11-14.
- [19]张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政策执行效果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 2018(6):9-16.
- [20]赵新亮.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困境与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 2019(11):81-87.
- [21]王炳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 2017(2):35-40.
- [22]刘义兵,汪安冉.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逻辑理路、体系契机与发展路向——基于“输入—输出”一体化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 2022(4):73-82.
- [23]林琦. U-S何以转向U-G-S:论政府在教师教育共同体中的价值和参与[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8):27-30.
- [24]王红,罗小丹.师资配给制: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的现实路径选择[J].教育学报, 2024(5):75-86.
- [25]宋存霞,陆道坤.重构“大学—中小学”教师伙伴关系共同体[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23(7):105-113.
- [26]郭丹丹.教育不平等发生的中介机制和破解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2(4):70-78.
- [27]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78.
- [28]郭维平.构建小学教师教育共同体的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10(9):91-93.
- [29]荀渊.推进教师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4):38-39.
- [30]桑国元,叶碧欣.指向教学创新:区域教师成长共同体运行机制探索[J].中小学管理, 2023(3):43-46.
- [31]赵新亮.提高工资收入能否留住乡村教师——基于五省乡村教师流动意愿的调查[J].教育研究, 2019(10):132-142.
- [32]吴康宁.从利益联合到文化融合:走向大学与中小学的深度合作[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5-11.
- [33]杨文杰.乡村学校发展的文化困境及超越[J].教育科学, 2024(9):22-29.
- [34]肖庆华.论基于主体诉求的乡村教师培训[J].中国教育学刊, 2020(8):93-96.
- [35]高小强.乡村教师的文化困境与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 2009(20):53-55.